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

剖析洪智坤

在馬英九政府政績不振,聲望江河日下之際,綠營也逐漸走出陳水扁陰影,重新站起,民間也開始臆測未來台灣的新領袖人選。其中現在台灣政壇的當紅炸子雞,第一當屬高雄市長陳菊,其幕僚團隊也漸漸受到外界的關心,其中前市長辦公室主任洪智坤,又是最受矚目關切的一位。
跟許多民進黨的青壯世代一樣,1970年出生的洪智坤,也是學運健將起家,參與過激烈的絕食行動,也是重要的社運團體台灣環保聯盟的主要學生幹部,在青年時代就嶄露頭角,也受到本土陣營先進們的注意。
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,陳菊入閣擔任勞委會主委,洪智坤也隨之進入勞委會,擔任機要秘書。
勞委會主委,一向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位子,如何在勞資雙方中間獲取平衡點,又要能夠保持進步性色彩,殊不容易,而陳菊一做就是六年,也為日後攀登權力高峰打下基礎。在這個過程中間,洪智坤為勞委會建立北中南棉密的組織網絡,不但扮演在工會間調和鼎鼐,折衝樽俎的重要角色,也為政策不得不然的妥協作承擔,肩負起對工會界作政策說明的責任。
在2002年,工會界的龍頭,全國產業總工會的理事長改選中,民進黨籍的台中市產總理事長盧天麟,跌破眼鏡地擊敗工會界雄霸一方的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張緒中,讓各大工會大感震撼。各界也紛紛議論,盧的操盤手,就是陳菊的大幕僚洪智坤,洪也因為這一戰而名動江湖,相對的,各種對於他的猜測想像也應運而出。
洪智坤並不諱言,作為盧天麟的多年好友,獻策提供意見自是當然,但勞委會沒有用一分資源來干預過這場工會選舉,各種流言與猜想都太過不切實際,人和的掌握才是一切。
觀察工運圈長久以來的恩怨情仇,國公營和銀行工會,的確對張個人色彩強烈的作風並不見得認同,洪智坤所說的「人和」的確是主要的關鍵,這也證實他觀察力的精準。
2005年,高捷泰勞事件爆發,陳菊雖然與案情並無關係,但為承擔政治責任,毅然辭去勞委會主委的職務,在這個重要的危機時刻,洪智坤更是發揮「智多星」的色彩,做好一流的危機處理。
陳菊辭職的記者會,洪智坤以「檢驗理想、承擔責任」定調,透過這場記者會,陳菊展現台灣政壇逐漸失卻的道德勇氣,拉出政治領袖的格局;其後洪智坤短暫任職於公關公司,為商業廣告提供許多繽紛創意,但是當陳菊宣布參選高雄市長時,洪智坤毫不遲疑,立刻放棄商業部門數倍於政治業的高薪,第一個回歸陳菊團隊,為陳菊競選高雄市長,如此至為艱難的一仗效力。當時陳菊一席「仇恨無法成就,慈悲沒有敵人」的演說,正是洪智坤的手筆,也奠定了其後初選與大選突圍而出的勝機。
陳菊當選高雄市長後,洪智坤以榜首考取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,準備充電進修,進一步鑽研兩岸關係,但在陳菊的極力慰留之下,出任市長辦公室主任。
2007年陳菊上任之初,歷經選舉訴訟一度敗訴的風波,走得並不順遂,作為首席幕僚的洪智坤,一方面迅速應變,協調出有力的訴訟團隊,打贏法律戰;另方面也透過有效的心戰喊話,穩定市府基層原本浮動的人心,而終於走出危機,轉危為安。其後市政開始走上軌道,政績逐漸出爐,陳菊支持度穩步攀升,2009年陳菊中國行不卑不亢的表現,還有世運的成功舉辦,更讓陳菊登上高峰,這其中,都有洪智坤的角色。特別是中國行前,熟稔兩岸政策的洪智坤,與其他核心幕僚共同擬定各種應變劇本,讓陳菊吃下定心丸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洪智坤、陳菊團隊與前新潮流系的關係變化。
陳菊出任高雄市長後,釐定「在地優先」的舉才原則,進用許多高雄在地的年輕人才,這有利於深入地方、瞭解長年的市政問題,但另一方面,卻也與前新潮流系「團進團出」的作風大相逕庭,這也埋下洪智坤與新潮流系的裂痕。
在其後的黨職改選中,因高雄市府團隊,未配合前新系運作,而慨然「走自己的路」,促使前新系忍不住放出「開除」洪智坤和蕭裕正等高雄市府團隊成員的消息。當時,洪智坤僅淡淡地表示,在民進黨通過派系解散的決議後,早就已沒有新潮流了,自然也沒有是不是成員、開除與否的問題。洪智坤的回應,所透露出的另一個訊息,就是陳菊團隊充滿信心,有超越黨內既有派系格局的企圖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